大甲鎮瀾宮》⛩ 主祀: 天上聖母

加入好友

大甲鎮瀾宮
主祀神佛: 天上聖母
台中市大甲區順天路158號    電話: 04-26763522

網站: http://www.dajiamazu.org.tw

創建年代:清乾隆三十五年(西元1770年)
沿革簡介:於清雍正十年(西元1732年)興建小祠,清乾隆三十五年改建小廟曰「天后宮」。清乾隆五十二年(西元1787年)重建,始見載於台灣府淡水廳文獻中,改稱為「鎮瀾宮」。日治昭和十一年(西元1936年)十月十六日重修落成,並舉行鎮瀾宮首次祈安清醮大典。民國六十四年興建鎮瀾大樓,一樓為活動中心,二樓圖書館,三、四樓為教室;次年十一月並成立圖書館,提供地方學子、民眾學習場所。民國七十七年鎮瀾宮再次重建。
民國九十一年國曆五月四日召開第六屆次信徒代表大會選出第七屆董事長顏清標先生副董事長鄭銘坤先生及董監事。同年國曆十二月十二日(農曆十一月初九)鎮瀾宮媽祖全球資訊網網站正式成立上線。
民國九十四年經董監事會的決議將信眾捐獻的金牌鎔鑄雕刻成一尊高四尺二,重達276公斤的「金媽祖」。
民國九十七年推出台灣第一個廟宇創作公仔。媽祖遶境萬人自行車破金氏記錄。

香火鼎盛的大甲媽祖廟,是大甲五十三庄民的精神皈依。以前這裡稱做「天后宮」,即今名聞中外的「鎮瀾宮」,大甲鎮民習慣稱它為「媽祖宮」,廟中科儀則慎重的稱呼「天上聖母」。

  根據鎮瀾宮誌:「相傳清雍正八年,福建湄洲人林永興,自湄洲祖廟天后宮請得神像,來台定居大甲,雍正十年,興建小祠,歷經聖跡靈驗,香火鼎盛,而不斷擴建」。

  苗栗縣誌記載:「乾隆三十五年林對丹等捐建,五十五年,吳偏等捐修,光緒十八年林鳳儀等又捐資重修」。日據以前,淡水廳內祀奉媽祖的廟宇,都稱為「天后宮」。大甲「鎮瀾宮」也記錄為「天后宮」。

日據以後,文獻資料皆記錄大甲媽祖廟為「鎮瀾宮」。至於何時改,為何而改地方耆老也都不知道原因。民國七十七年在北邊金亭旁掘出「天后宮」界址碑,才又喚起鎮民對「天后宮」的認知。

  從「鎮瀾宮」字義,應指「鎮住海浪,以供海上往來人船平安」。

因此大甲媽祖信仰和大安港的貿易有密切的關係。而大安港於雍正九年闢為貿易港,歷乾隆至光緒年間而不衰,營運高峰,每天進出船隻高達六、七十艘,光緒二十年,每天仍有四十七艘帆船的出入的紀錄。後來大安港泥沙淤積,至日據末期,已形同廢港。第二次大戰期間,被盟軍擊中的日機,曾嘗試迫降港邊的泥灘,可見港口功能已完全喪失。

  另外,大甲至新竹一帶的平埔族「道卡斯」,據祖先的傳述,他們是由大甲的港口登陸,大甲是他們移民入台的原鄉,至清朝時期,他們祖先也篤信「媽祖」。所以大甲這塊土地的發展和港口、海運有深厚的關係,而鎮瀾宮的媽祖正是先人拓展時的信仰依歸。

Temple_7090_01_comser3512.JPG

Temple_7090_02_comser3512.JPG

Temple_7090_03_comser3512.JPG

Temple_7090_04_comser3512.JPG

Temple_7090_05_comser3512.JPG

Temple_7090_06_comser3512.JPG

Temple_7090_07_comser3512.JPG

Temple_7090_08_comser3512.JPG

Temple_7090_09_comser3512.JPG

Temple_7090_10_comser3512.JPG

Temple_7090_11_comser3512.JPG

Temple_7090_12_comser3512.JPG

Temple_7090_13_comser3512.JPG

Temple_7090_14_comser3512.JPG

Temple_7090_15_comser3512.JPG

Temple_7090_16_comser3512.JPG

Temple_7090_17_comser3512.JPG

Temple_7090_18_comser3512.JPG

Temple_7090_19_comser3512.JPG

Temple_7090_20_comser3512.JPG

Temple_7090_21_comser3512.JPG

Temple_7090_22_comser3512.JPG

Temple_7090_23_comser3512.JPG

Temple_7090_24_comser3512.jpg

拜拜網《Taiwan》Formosa》首頁

❗️本網引用的影片皆屬於合法官方youtube影片

🔥TvTw網路電視全方位搜尋🔍

發表迴響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

%d